今天下班後跟著爸媽、小弟一起去恩主公探望阿公,阿公因之前腦部開刀,引流的導管於腹部發炎長膿了,星期一回診時,醫師告知需緊急開刀,怕細菌感染到腦部就不好了。連這一次共開了四次,九十幾歲的人要承受這樣的折騰很不容易,但阿公挺過來了,記得第二次、第三次開刀後的狀況都不是很好,阿公一度失去記憶、語言能力、咀嚼能力、大小便失禁、幻覺等...,那時,我們做了最壞的打算。

記得那天阿公回到老家,眼睛張得大大的,還問這是誰家?阿公很有福氣,看護員都對阿公很好,只是,當阿公慢慢恢復神智,發覺自己無法自由活動,連上個廁所也要求助他人,對他而言,非常痛苦,因臥病在床將近二個月,除了筋很緊外,再加上後期阿公幾乎不進食,最後只能裝鼻胃管灌食,對於鼻胃管,他也很反感,好幾次都將鼻胃管抽離,因長時間臥床沒有活動,日夜顛倒,夜晚幾乎不睡,躺在床上盯著天花板(這是看護員說的),後來,有次又因肺炎再次回恩主公進行二個星期的治療,這段時間,阿公的神智時好時壞,每次跟他聊天,眼神偶爾會望向遠方,彷彿不在似的,我總喜歡問阿公,你在想什麼?有時候,他會講一些很奇怪的話,有時後會說[沒啦],然後,又望向遠方。

對於阿公的記憶,小時後他總愛帶著我到處晃買糖果吃點心,大人忙著賺錢,阿公、阿嬤就照顧我們,那時一大家子(阿公、阿嬤、爸、媽、我、大弟、小弟、二叔、二嬸、大堂弟、三叔、三嬸、大表妹、小叔)十幾口,擠在小小的平房裡,後來,各自買了房子(我大約小四)時,就各自搬出去住了,但偶爾放學後還是會回老家,上了國中、高中、大學、出社會後,鮮少在家的我,也很少回老家探望兩老,每次阿公、阿嬤總是說,有閒就常回來啊~我笑笑地說,好!

後來小叔也搬出去住了,老家只剩阿公、阿嬤,早期阿公還會爬爬山、爬不動了,就種菜(記得那時有吃不玩的菜都是阿公種的),土地被地主收回後,就只能在家看看摔角、布袋戲,然後期待一年幾次(過年、父親節、母親節)的家族聚餐,還有每週跟兒子孫子的小聚餐。阿公比較不喜歡跟人交際,很少參加老人聚會,他會自己去買菜、逛市場、剪頭髮,到處趴趴走,這幾年老家旁邊弄了個小公園,沒事就去那運動散步,跟附近的朋友聊天,阿公想比較多,發病(腦積水)之前就是因為老家有建商想要整地重蓋大樓的事情而擔憂著,再硬朗的身體也不堪【煩惱】這敵人的摧殘。阿公生病住院期間,突顯出照護問題,那時說好,四兄弟每人輪流照顧一天,剛開始還好,長期下來,問題就浮現了,爸爸(大兒子)雖然目前沒有工作,但年紀也大了(63歲),除了心理壓力大之外,體力也無法負荷,二叔身居要職,工作繁忙,照顧幾次之後就請看護了,三叔也是工作繁忙,所以請三嬸代勞,小叔若工作不是那麼重皆會親自照顧,又恰逢暑假,所以還有小堂妹、堂弟可支援。小叔、小嬸一家子對阿公、阿嬤都很孝順貼心,除了天性使然外,或許是住在一起比較久的關係吧~平常大姑、小姑、一些堂姊妹們,都會趁著空閒之餘,來探望阿公。這段期間,大家都很盡心。但最後,還是請了看護。除了大家工作忙之外,後期的照顧對我們來說也比較困難,灌食、翻身、拍背、換尿布等等.....

老來伴,年紀大了,身邊的人除了可做伴外,當我們生病之時,對方很難有辦法或能力可以照顧你,阿嬤呢?誰來照顧阿嬤?還好阿嬤身體還算硬朗,阿公住院期間,白天她會在家附近活動,晚上就到小叔家睡覺或是我回去陪她,爸爸或小姑白天會回去探望,每次跟阿嬤聊天,都會感覺到阿嬤的無助、無奈,但又能如何?

老齡社會即將到來,再過25年,每五位就會有一位超過65歲,現在的小孩,未來負擔會很大(要撐起一個老人國),這一代的父母很多都已不希冀將來子女會孝順奉養,只求子女可以養活自身就好,別變成『啃老族』就好。

媽媽常說55~65歲這代很辛苦,沒受過好教育的人,只能做苦工,一點一滴的賺,上要奉養父母,下要養活小孩,給小孩好的環境和教育,蠟燭多頭燒,媽媽知道我們賺錢不容易,每次勸她不要那麼拼,她總是回答:趁她能賺的時候,多賺一點老本,未來我們就不用那麼辛苦,這輩子,她賺錢都不是為她自己~

做子女的很難體會到父母的用心,我們這一代的父母講很少、卻做很多,大部分時候,我們總認為理所當然、予取予求,直到有了小孩,才懂得父母那份對孩子的關心和呵護。

孝順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,書有講,老師也有教,但實際上做到的人卻愈來愈少,捫心自問,我也是,11月中參加了『蕭建華』老師的演講,讓我慚愧不已,希望往後我能少說多做,把握時間,好好行孝。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y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