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嬤生前並未交代要如何進行喪葬事宜?所以,就跟阿公辦的模式相似,同一家葬儀社承辦,只是簡化了部分。沒有老家可以停棺及設置靈堂,只能暫放佛堂,大體送入殯儀館冰庫。這是不得不的趨勢,葬儀社告知,現代人都以這樣的方式進行,現今社會及住宅模式,鮮少有人會停棺在家,再加上工商社會大家都得工作,沒時間也沒辦法守喪。做七法事也辦在佛堂,時間到了子孫們便來佛堂集合一起誦經迴向,摺蓮花、元寶的就自己在家進行~做旬時再拿過來。板橋殯儀館目前僅有兩個火爐供民眾燒金、銀紙、蓮花、元寶等。我認為這樣是好事。雖然,我很清楚這樣的行為都是商業運作下所產生的,但在摺紙過程中似乎也能緩和悲傷的情緒 ~ 

阿嬤膝下子孫多達五、六十位,除了已過世的阿公、夭折的叔叔及長孫(我弟)外。記得阿嬤過世當天,大體送到佛堂誦經室時,子孫們陸續趕到,為阿嬤助念,葬儀社老闆請我們寫下子孫的名字,當寫到四位孫女時,老闆竟然說了一句話『啊~~~孫女都還沒嫁喔!~~~~』這句話我也有聽到,老實說,心理面有點不舒服~XD 我們有沒有嫁,甘你屁事 ~ 葬儀社老闆也是快八十的老頭了,原諒他跟不上時代。但這樣的成見,社會上很多長輩都有,似乎有結婚才是正常。每每聽長輩聊天,總會提到那個誰誰誰,還沒娶、還沒嫁,或是結婚還沒生之類的,我心裡的OS,這些到底關你們什麼代誌~~先想想自己的婚姻狀況吧~再來看看你們有沒有資格嘴 ~

從小就認為男、女應該要平等,兒孫也不該分內、外。不該因為姓氏不同,就分內、外。這都是以前社會傳承下來的陋習,以前社會男人是家裡的繼承者,而媳婦也是這個家未來的女主人,而女兒嫁出去,就是別人家的人了,過去的社會的確是如此,但現代有很多的女兒們必須承擔起兒子的責任,媳婦也不是以前的媳婦了,也有很多人沒有兒子啊! 加上人口也愈來愈少,小孩可選擇父姓或母姓,到時如何區分內、外呢?

還有很多儀式都要求以男丁為主,若家裡沒男的呢,是要請外人嗎 ?還有繞棺時,生理期者不能參加 ~ 社會上有太多觀念把生理期視為骯髒或對神明不敬,從小就對這充滿疑問,這不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嗎?為什麼要汙名化,這樣的規矩彷彿在跟女生說,生理期來時你就是骯髒的,真是莫名其妙。

我很難接受長輩說,家中有人過世不要去廟裡拜拜?難道家裡有人過世,不能去廟裡跟神明說我有多難過嗎?或希望諸佛菩薩保佑過世親人好好到下一世嗎?長輩也是一代傳一代,只說家中有人過世就是晦氣,別亂跑,萬一別人家發生甚麼事,會說我們喪家帶衰造成的。這樣的說法,我也很難接受,那是不是就不要去上班了也不要出門了。到了我們這一代,很多傳統想法或觀念,長輩們若無法提出合理的解釋,那就代表有改善的空間。當然,我們也不希望帶給別人麻煩或誤會,站在這點上,對方若有禁忌,當然就盡量避免~~

過程中有些儀式,我也很想搞清楚到底是什麼意思?代表意義是什麼?合不合理?對亡者有沒有好處?還是只是安慰生者罷了~ 

剛好看到冬瓜行旅的網站,其中有篇【現代國民喪禮】,跟我的想法很貼近(殯葬自主、性別平等、尊重多元)。台灣社會早已不是傳統的農業社會,很多思維、想法及作法真的要順應時代進行調整,生前對自己的生命負責(提早預立醫療決定 - 安寧緩和/病人自主法),甚至告知後人要以什麼方式告別人間 ~ 

人生短短數十秋,怎麼來就怎麼去,佛家說:「萬般帶不走,唯有業隨身。」;『諸惡莫做,眾善奉行,莫以惡小而為之,莫以善小而不為。』~ 以此自勉之。 

感謝奶奶曾帶給我無限的溫暖和慈愛~ 在我無處可去時,有個安心的處所 。如今,我會把這樣的感覺,放在心中,繼續前行。終有一天,我們終能在彌陀前相見 。

 


arrow
arrow

    fly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