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聞日期:2018/2/11(日)
法師先討論上一次的homework
白米飯 vs 冷飯 => 四句關係
1.既是白米飯又是冷飯 => 冷飯
2.是冷飯但不是白米飯 => 糯米飯、紫米飯
3.是白米飯不一定是冷飯=>熱白米飯
4.既非白米飯又非冷飯=>麵條
布 vs 僧服 =>三句關係
1.既是布又是僧服 => 僧服
2.是僧服一定是布,是布不一定是僧服 =>抹布
3.既非布又非僧服 =>桌子
羊 vs 羊毛 => 相違
因為兩者之間沒有交集
食物 vs 供物=>四句關係
1.既是食物又是供物 => 供物
2.是食物但不是供物 => 瓜子
3.是供物但不是食物 => 燈
4.既非食物又非供物 => 房子
這時法師問了剩飯可不可以拿來供養三寶?
法師認為在能力許可的狀況下,應該要用新食來供養。
供養,令對方歡喜,其用意在於培養恭敬心,累積自身的福德/報。
1.供品來源清淨
2.發心清淨
兩個「法」相互比較之後的結果,必須是相異,非單一。
名相:它有一個定義,定義不是想像或創造出來的,而是經論有描述的。
性相:定義,簡單而言就是「它的意思」。
事例:例子,ex 鬧鐘、杯子、人、牛
沒有一法既是名相又是性相。
「堪為覺知境」,即所知的性相。
透由學習才有辦法讓「空性」成為我們心的對境,若只是祈求、發願是無法的。
「諸佛非以水洗罪,非以手除眾生苦,非移自證於餘者,示法性諦令解脫」
心、境是互相觀待的。
入行論「若是尚可為,云何不歡喜,若已無濟事,憂惱有何益」
無須灰心或責怪,發現問題後就改善它。
分類
1.常
2.無常
粗分:透由五根識就能體會的無常,當下就看得出它在改變,ex.河水在流、春去秋來、枯葉
細分:透由五根識無法看到它的改變,無法體會剎那剎那的變化。ex.臉上的皺紋
粗分的無常建構在細分的無常,有為法皆是剎那剎那的改變。
「具有作用者」,乃事物的性相。
ex.杯子,裝水的作用,能生自果的作用。
能生自果是所有有為法共通處,不同的因緣下產生不同的果
生->無到有(因緣和合)
「已生」,乃所作性的性相。已從因緣而生。
我們常以表相來決定(看)事情。
ex.在什麼狀況下,車子是形成的?
組裝完成
還是組裝完成後加上油能發動
對不會開車的人而言,它是不是車子
在實際狀況<實相>下去分析實際的現狀,因看事情角度不同,得到答案也不同。
迴向
願消三障諸煩惱,願得智慧真明了
普願罪障悉消除,世世常行菩薩道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